什么是等效焦距?
等效焦距,听起来像是个高大上的摄影术语,但其实它并不复杂。简单来说,它就是告诉你一个镜头在不同相机上拍出来的画面有多大。想象一下,你拿着一个相机,镜头是50mm的,但如果你换了个相机,比如从全画幅换成APS-C画幅,那拍出来的画面可能就不一样了。等效焦距就是帮你算出这个“不一样”是多少。
为什么要有等效焦距?
这得从相机的传感器说起。不同的相机有不同大小的传感器,全画幅、APS-C、M43等等。传感器越大,拍出来的画面就越宽广;传感器越小,画面就越窄。所以,同样的镜头装在不同大小的传感器上,拍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。等效焦距就是为了让摄影师们能更直观地知道,自己在不同相机上用同样的镜头会得到什么样的画面。
等效焦距怎么算?
计算等效焦距其实挺简单的。你只需要知道两个东西:镜头的实际焦距和相机的裁切系数(也叫转换系数)。裁切系数就是告诉你这个相机的传感器比全画幅小了多少。比如,APS-C相机的裁切系数通常是1.5或1.6。假设你有一个50mm的镜头,装在APS-C相机上,那它的等效焦距就是50mm乘以1.5或1.6,大概是75mm到80mm左右。这意味着你在APS-C相机上用50mm镜头拍出来的画面,跟你在全画幅相机上用75mm到80mm镜头拍出来的差不多。
等效焦距有什么用?
知道了等效焦距,你就能更好地规划拍摄了。比如你想拍人像,知道在APS-C相机上用50mm镜头相当于全画幅的80mm左右,你就知道这个镜头适合拍半身或者特写人像了。再比如你想拍风景,知道在M43相机上用12mm镜头相当于全画幅的24mm左右(M43的裁切系数是2),你就知道这个广角够用了。总之,等效焦距能帮你更好地理解不同相机和镜头组合的效果。
上一篇: 照相机镜头长短和焦距关系
下一篇: 摄像头毫米代表什么 摄像机毫米数对照表